Transparent Computer

有很多软件,有着这样一种设计思路:

  1. 一定要让用户知道我在工作,
  2. 启动时要提示“我启动啦”,
  3. 关闭时要提示“我关闭啦”,
  4. 时不时弹出个什么东西来让用户确认或者取消,
  5. 更有甚者在桌面上弄个狮子跳来跳去,
  6. 强大功能的背后是密密麻麻的选项和设置,
  7. 软件中使用着各种专业术语、技术名称,
  8. 帮助文档长而详细,但是却没有信息量,
  9. 等等

这样有一个最明显的好处是让用户更加注意这个软件,用户需要更多的精力去“折腾”这个软件,这无疑会让软件在用户心中的存在感非常强烈,让用户觉得钱花得更值(如果是收费软件),也让用户更加有控制的成就感。

同时,出现的很多各式各样的问题都可以归咎为用户选择的失误,或者用户没有理解这个软件的用法。这样的好处就是用户不会埋怨软件的客服部门,而只好埋怨自己不会用这么强大的软件。

这样好像是很理所应当的一件事:用户安装上软件,然后密切注意着它的一举一动,琢磨着这个软件是不是在正常工作,发现不明白的地方打开帮助文档或者浏览器学习,然后从长篇的信息中弄清楚这个软件要怎么使用,发现不符合自己需要的地方赶紧去修改设置,弹出个窗口要立即思考应该怎么回答,然后迅速响应(可能慢几秒钟对话框就消失了)。

结果一不小心程序出错了,弹出个错误窗口,写着让正常人匪夷所思的话(比如“由于未意料的错误,错误号XXXX”或者“未知错误,具体信息:未知”),于是用户只好到处找原因,上网搜、向别人问、论坛上发帖、查帮助文件,最后发现竟然是因为某某选项设置错误,于是这个用户觉得自己又增长了知识,下一次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但是仔细想想,这样到底是用户在玩儿软件,还是软件在玩儿用户呢?用户对自己使用的软件有着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着自己花钱买的软件,哄着骗着让软件替自己干活(比如虚拟光驱就是一个“骗”的手法),要是软件不听话了还不能生气,赶紧得去找药方去,就得像伺候少爷一样服服帖帖……

很遗憾,现在这样的软件依然不少,而且更遗憾的是,很多人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会使用某些难用的软件成了需要学习的技艺,甚至是炫耀的资本,这难道就是人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以人为本”吗?这就是软件公司们所标榜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User Centered Design)”吗?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人们不“喜欢”电脑本身,电脑只是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情的工具,无论是办公、游戏还是上网,但是阻碍最大的却正是这些软件,人们不得不去学习使用他们,折腾自己的系统,升级软件……

可是当我们打开电灯的时候有没有考虑过电是哪儿来的呢?当我们看手表的时候有没有事先学习过表的运转方法呢?我们身边的工具们,剪刀、扳手、冰箱、洗衣机、微波炉、电视机,当我们不需要使用它们的时候,它们就好像不存在,不过它们随时都准备就绪。而当我们真正使用它们的时候,人们专注于使用工具的目的,而非工具本身,我们关注着电视机里的节目而非电视机本身,要洗的衣服而非洗衣机本身。我们想知道的是时间本身,而不是手表本身,所以当我们不需要看时间时,手表就好象不存在,而当我们看时间的时候,手表就是透明的,我们透过手表,看到的是时间。

所以最好的电脑或者软件,在人们不需要的时候是消失的,用户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而当用户使用的时候,它们应该是完全透明的。我们需要了解的是文档而不是Word,是表格而不是Excel,是网站内容而不是浏览器,是电影、音乐而不是播放器,是账户数据而不是网络银行插件。电脑不应该带给用户存在感,而恰恰应该消失在幕后,这才是真正的“以用户为中心”。

就像Michael Agger的文章中说,“The best computer is one that disappears when you are using it.”

我认为,最好的电脑,是透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