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古典与浪漫

// 交响音乐赏析课的文章,写得比较糙,多多指教…

启蒙

我们从小到大,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接受着各种各样“正统”的观点,教科书上斩钉截铁的文字、父母的谆谆教诲,还有老师的言传身教。就好像人在真正进入人类的社会以前不得不被主流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完整而透彻地洗礼一遍。我们需要去接受我们生活的前提,人们才能够沟通、能够交流,社会才得以存在。

我一直以为启蒙运动是这一切的开端:在启蒙运动的指引下,人类理性和乐观的光芒照耀着整个现代社会。的确,我们日常使用的、享受的、接触到的无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以科学为最高代表的理性精神向我们证明了它的力量,启蒙运动“走向未来、不断进步”的信条已成为现代人心目中的真理。普罗米修斯的火种从古希腊传承了下来,燃烧在每个人心中。

这时候,我仿佛可以听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中人类的斗争:无论它是命运的敲门声,还是革命的号角,都预示着人类将从中世纪的蒙蔽中解脱,将从自然、宗教、迷信、封建的枷锁中解放,人的力量一定会觉醒。而正如贝多芬所预言的,法国大革命之后,人类做到了。

这就是现代人的特征,这就是现代社会的前提:每个人来到这里都要重新走过这条启蒙之路,用科学摆脱无知、用教育摆脱愚昧;每个人都将用理性武装自己,加入现代社会的洪流中。

就像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人思考和行为都是目标理性的,唯一地试图获得的经济好处就是物质性补偿的最大化”。理性的人面临同样的选择时,行为是可以预测的,这成为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也成为现代社会的基础。

个性解放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吗?事实上,我们不一样,我们没有被塑造成完全一样的“经济人”,我们仍然会犯傻、会发呆、会不知所措、会无所适从,我们仍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喜好,不同的感情。

因为在历史和发展的客观之外,人同样也是主观的:人有理性也有感性,人有思想也有情感,人有共性也必然有个性,而在启蒙运动的光芒掩映下,人类的个性到哪里去了?

当人们还沉浸在启蒙和觉醒的雨露甘霖中时,后来的艺术家早已觉察到了前人未尽的事业。虽然艺术家们无法用他们的力量改变这个世界,但他们却总能够敏锐地感受到,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我想这也是很多艺术家的成就在多年后才得到承认的原因。)

这应该就是狂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来源。

浪漫与理想

狂飙突进运动是对启蒙运动的反动,而浪漫主义则是狂飙运动的延续。在我看来,“反思”可能比“反动”更为合适,因为它是补充而非单纯的批判。启蒙运动将人类的理性精神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却直接无视了完整的人的另一些方面:主观、个性与情感,而浪漫主义所做的,则正是将这些被压抑的内心情感展示出来,表达出来。

不考虑艺术价值、不考虑作曲技法,我喜欢肖邦的钢琴曲,甚至超过贝多芬的交响。OP9两首夜曲中婉转的主题一次又一次在旋律中出现,就仿佛一个老朋友在向你倾诉,无论是快乐还是苦与痛,好像都能包容在这一句句的独白中。细微的感动顺着音符在旋律中飘动,也许你能理解,也许不能,但那又如何?

人是现实的,却又是理想的,人是成熟的,却又常常放不下自己天真的幻想。适当的幻想又有什么不好?在舒曼《梦幻曲》的陪伴下,我可以暂时忘掉现实,遨游在自己平常忘掉的思绪中。在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里,我们好像真能乘着这动人的旋律飞翔。

如果说启蒙运动中的交响是一篇篇宏大的史诗,那浪漫主义诗一般的小曲则更像是小人物的日记,看似不经意,却往往可以让人感动、引人共鸣、使人心醉。

请原谅我没有提到一部浪漫主义交响曲,因为伟大的贝多芬将古典主义推向了极致,亲手关上了古典主义时代的大门。但至少浪漫主义的大门也被他打开了一半。纵然勃拉姆斯想继承贝多芬的曲风,但却永远无法超越、也无法成为贝多芬第二。也许肖邦也曾想要写交响曲,而我们应该庆幸他没有。

情感化

浪漫主义给我最大的启示是,人其实都是情感化的,因为人毕竟不是机器。但是我们为什么却常常忽视这一点?

最近在Donald Norman的《情感化设计》一书中看到一个概念,设计加工有三种水平:本能的、行为的、反思的,最好的设计是三方面兼而有之。我们常常都在假设人们是理性的、反思的,总是在进行完善而充分的思考并付诸实践,所以我们崇尚深刻的道理、严谨的公式和实实在在的利益。我们特别重视反思水平的满足感,比如事物是否有根有据,却经常将自己本能与行为水平的需求置之不顾。当直觉判断与理性决策冲突时,当切身体会与推导证明不同时,我们会偏向哪一方?

按这样划分,古典主义是深刻的、是哲学的、是反思的,浪漫主义则是敏感的、是本能的、是情绪化的,如果不那么严格地说,它们恰好在两个方向,矛盾对立而又互为补充。

我想,正是古典主义启蒙运动所代表的人类理性与反思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浪漫主义的那种抒情的、理想的精神充实了我们作为人的存在。而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全体,才能构成一个更完整的人。

然而不得不说的是,浪漫主义的反思仍然不够完整和彻底,它仍然停留在人的意识水平和主观表达之上,忽视了人的潜意识和人的自然属性,而正是这些缺憾为人们掀开了现代音乐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