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末倒置的世界

  今天老师上课间讲到的一些东西不经意地给了我一些感触,作为“成功学·命运·人生·Paradox”一文的补充吧。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有的人在和朋友谈到自己的童年的时候,他可能会说小时候调皮捣蛋,不听家长管教,经常受其他同学欺负,打架等等事情。而对于一些成功人士,企业家,富翁,名人或者高考状元,在接受采访时,他们总会说小时候与同学们相处,blabla,从中学到了什么做人、做事、开创事业的方法,blabla……
  我们也许会得出结论:我们要成功,童年一定要很丰富,要学到什么做人、做事、开创事业的方法,blabla……
  学过GRE Argument的人也许能很容易发现上面的论断是倒置了原因和结果,是因为他们是成功的人,所以他们才会这样说,而不是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童年,才会成功。

继续阅读“本末倒置的世界”

成功学·命运·人生·Paradox

  最近听人说什么人生规划之类的东西便觉得反感。也许是这个社会“成功学”太泛滥了吧。
  首先,我觉得失败的人各有各的失败,成功的人也各有各成功的地方。没有所谓套路,也没有所谓成功所必需的素质什么什么的。
  我非常讨厌这个句式:“只要你……你就一定能……”。没有这么绝对的事情,如果有人相信,那就是所谓“迷信”。

  你要去问一些人,他们为什么成功,他可以给你讲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让你听得不停得点头称是。但是实际上,这些都是后话。在成功以前这些什么都不是。
  更无厘头的是有非常多的人写什么“成功之道”之类的书,办一些稀奇古怪的讲座。试问,如果他真的知道怎么成功,那他还用得着来写这些无厘头的书,办这些无厘头的讲座?
  难不成这些人是放弃了自己的成功来惠泽百姓苍生?要真是这么博爱的人才不会去研究那些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所谓“成功学”。

继续阅读“成功学·命运·人生·Paradox”

现代音乐中理性的消解

初体验

  初次接触现代音乐,未免十分惊讶。有的音乐让我感觉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特别是音色音乐和简约派音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不好听,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东西能被称为“音乐”。就像走进一个当代艺术的展览馆,人们总能发现其中的很多画作可以说完全不具有什么美感,但是却有很高的评价。
  第一个真正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曲子是Bolero(波列罗舞曲,Ravel拉威尔),长达14分钟的曲子一直在重复着一个一样的旋律,一个我觉得并不优美的旋律。乐器不停变换着、组合着,演奏方式不停变化着。乐曲的背景是像鼓点一样的节奏,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变强。我期待着会突然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变化,或者一种结论。但是我并没有等到。
  然而随着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加强,在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候,这段旋律已经深入到我的内心,它是那么强势和有力,在音乐结束之后仍然没有消逝。它仿佛在一直带领着你,一直在深入,障碍逐渐变少,它变得越来越清晰,我们也从最初的犹疑不定逐渐被它影响,直到被彻底征服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胜利的声音。

感受

继续阅读“现代音乐中理性的消解”

收东西,冗余

  今天晚上收拾自己的东西,无非就是一个打散再重组的过程。开始和结束差别不大,但是很多东西都移了位置,杂物不见了。
  每次期末整理的时候都会遇到很多选择,比如这学期的作业是扔了还是留着呢?我的选择是留着,因为也许还会有用到的一天。
  但是实际是这样的吗?我们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地收着很多用不到的东西,期盼哪天有用到的时候。然而为了这微乎其微的可能性这样做值得吗?
  回想起来,我从小到大没有扔掉的很多东西也都没有再用上,在柜子里的仍然在柜子里,在床底下的仍然在床下面,而新的东西正在不断地添加。电脑里以前的文档、资料也越来越多,都被我存档和备份起来,于是这些信息越来越多。
  很难想象再过若干年后将会是什么状况呢?这些利用率很低的东西却会占据我们大量的空间,而最终,当我们想要处理它们的时候,我们就会无能为力了。

  每个人都在积累着自己的信息,社会也在积累着社会的信息,而且信息将越来越多。我们也许会有一天最终无法找到足够的空间,更有可能的是我们的处理速度无法跟上这些冗余信息的发展,我们无法在这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那点东西,最终迷失在这巨大的冗余信息垃圾堆之中,被跟在身后的不断增大的雪球给压扁。
  这让我想到了人的记忆,当你的记忆越来越多的时候,当你的生活被自己的记忆所填满的时候,那也是你被自己背负着的记忆压扁之时。当历史越来越多,而我们总是想着过去的一切而不会向前看的时候,我们也就差不多了。以前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

无题

语言的匮乏

  最近经常听到两个词:一个是“无语”(或者省略号…),另一个是“无法交流”(还有“没法交流”、“交流不能”)。当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会用“无语”或者省略号来代替。当和别人交谈却无法相互理解的时候,我们会说“和你真是无法交流”。
  这使我不得不感慨一下,现代社会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随便走进一家书城就能够发现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各样的书,同类的书不计其数。比如管理方面的书、比如教辅书…… 我们在诸多几乎一样的书籍面前要怎么抉择?
  上网那就更是如此了。互联网上的信息用“海量”都不够形容,并且以爆炸般的速度与规模不断增长着。无数的新东西看都看不过来(比如刚发生的“很黄很暴力”事件)。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却更加感受到语言的匮乏,随着信息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无语”和“无法交流”这两个词却被越来越多的人用到。
  有人说这是一个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时代,比起“麻木”的古人来说(参见鲁迅的各种著作),现代人拥有了更多越来越细微的思想和情感(很多显然都是古人未曾有过的,比如“网恋”的感觉),然而与此同时,现代人却越来越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它们(尝试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现在的所有感觉你就会知道这有多困难),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试图创造更多的词汇来表达现有的语言无法表达的一些东西(比如Orz这个词的意义就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所谓的“网络语言”的产生,大概正是为了表达这些以往无法表达的更丰富的情感。
  自己的情感越细微、越敏感和复杂,我们就越能体会到这种语言系统本身的局限和匮乏:人类创造的语言是无法描述这个世界的一切的。

继续阅读“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