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S的一些体会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网站从产生逐渐走向了成熟。曾经,继Facebook以后SNS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校内就是其中之一。

从吸引用户、扩张、寻找盈利模式到现在,SNS已经不是新事物了,于是一些固有的难点总是会逐渐暴露出来。

昨天,在Google Reader上看到腾讯CDC的一篇文章从SNS看社会化界面设计(一)突然很有启发,里面关于SNS信息过剩问题的列举十分精辟。用了校内和Facebook比较长时间了,也有不少自己的体会。

1. 好友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化的应用或者网站来说,用户是粘性的(sticky),也就是说大家总是会和自己的好友粘在一起。如果在SNS中好友没有或者很少的话,自然就没什么吸引力。所以对于一个刚注册的用户,怎么让他/她找到自己的好友呢?

这个问题是个关键的问题,不过现在还解决得不错。一个是搜索,一个是“你可能认识的人”,还有通过邮箱的联系人来寻找。Facebook里还有向刚注册的用户推荐好友的功能,这就像是一个团体的老成员向新人介绍大家,非常人性化。

 

当用户找到了很多好友以后,真正的问题来了:好友太多了……

每个人总是在生活中认识各种各样的人,于是SNS上自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好友,有的很熟悉,有的不太熟,有的就见过一两次,有的连见都没见过。那用户自然会更关心比较亲密的人。

同时,可能用户仅仅需要一些特定方面的信息,比如同班同学都在干什么,或者高中同学有没有最近的照片?

可是这种差异性还没有被SNS明显地体现出来,虽然新鲜事里有一些二次过滤的功能,比如只看日志更新,但是却并不好用。比如我记得有个好友发了一篇关于“躲猫猫”的日志,但是我记不起是谁了,那我要怎么找到这篇文章呢?

 

于是在这种二次过滤困难的情况下,用户有可能就会回到原来的联系方式上,比如QQ群、BBS、博客、etc.

2. Feed

Feed是指新鲜事,每天都有无数的所谓“新鲜事”发生,但是这些新鲜事首先未必新鲜,其次未必是用户想看的。

太多的新鲜事导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处理不过来。虽然说用户在SNS页面上停留的时间越长,理论上点击广告创造盈利的可能性就越高,但是浪费用户时间不仅不是特别道德,也降低了用户体验。

对于个别用户,他/她可能整天闲得浑身疼,可以一天随时不停得刷新鲜事并不是大问题。但是我想大多数人不属于这一类,我们需要一个精炼的垃圾处理流程,或者一个更高效的内容组织方式。

 

能不能收集一下某个特定用户最常点击的是哪个好友的哪种新鲜事呢?能不能考虑一下阅读人数和Feed条目重要性有没有关系呢?能不能换一个不完全按时间顺序的排序方式呢?

 

Feed过多另一个问题就是“未读数强迫症”,或者过几分钟就想去刷新。我承认我有点这种强迫症,而这种情况我想不应该是少数。以前校内有未读新鲜事的条目数,并且点击一个条目以后这个条目就会消失,很多人就会一直点到所有新鲜事都看完为止…..

现在这种情况要好一些了,因为没了未读数,看过了也不会消失。如果能实时更新,就节省了强迫症患者们刷新的时间了,或者直接给个Summery是不是更好呢?

3.应用

应用很有意思,但是更多则是火一阵就过去。曾经风行过买卖好友,还风行过抢车位,而现在好像也没看到谁在玩了,玩腻了就荒废了,且不说应用背后的一些別的问题。

这些应用病毒似的传播然后消亡,却没留下什么,它们和日志、相册、分享这些应用相比太过薄弱,除了游戏娱乐以外并没产生什么更深层次的互动和沟通,以至于没有长期的吸引力。

4.和其它网站

SNS像是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和其他Web2.0站点相比。可能主要是因为SNS里面包含着一些敏感的个人信息。很多国外网站倒是都有分享到Facebook的链接,但是国内网站却没见到过“分享到校内网”这样的链接。

而其他Web2.0网站之间的互动却很多,最常见的就是RSS订阅,书签收藏之类的。

但是偌大的校内网上也没见到一个RSS……当然,也有可能这不是个缺陷,而是个功能(“It’s not a bug. It’s a feature.”)

 

一点点粗浅的想法而已,诸位请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