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标价尾数常是.99?

Odd pricing

尾数是99的商品在美国特别普遍,有统计发现宣传材料上约60%的价格都以数字9结尾。这样的尾数定价(“odd prices”)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一说是可以方便看零头来记账,也有说是让结帐的时候一定要打开收银机找零以防止店员私吞。

不过这些原因在今天很难说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毕竟算上消费税或小费之后这个零头就没有了。这种定价方式从19世纪末开始经久不衰的原因还是因为消费者的心理。尽管$7.99和$8.00只有一分钱的差别,但在消费者心理上会有很大的区别。因为第一位的数字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7.99会被当作七元多,从而给人更划算的错觉。而很多商家甚至会估计将最后的99写得小很多,来加强这种效果。甚至在某些实验中,$39比$34带来的销量还要高,这是无法用普通的价格–需求关系来解释的。

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这么愚蠢的招数怎么可能奏效,会算数的人都应该自动进位,而且知道了这个把戏的人更不会上当。但当消费者面临一行一行货架、成百上千的标价签的时候,并不一定足够时间和精力来排除这种潜意识对消费决策的影响。

除了整数位的影响,细碎的价格容易给人打折的感觉,这在服装行业十分常见。此外,在「满300返50」这种促销活动时,或者在用户搜索「300元以下」的商品之时,299这样的数字会很占便宜。也有人说,在虚拟货币的环境里,整数充值,零数消费,那必然会留下余额。

这种定价在中国并不是特别普遍,我想一个原因是「分」在国内已经基本不使用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小额购物,每次都要找零对商家也是不小的负担。不像在美国,一方面就算标的税前价是整数,加上税款也常常是零钱,另外信用卡和支票用得很多,没有找零钱的困扰。

参考:

本文同时发表在知乎的一个回答:为什么北美的书定价一般是$xx.99或者$xx.95, 而国内的一般是整数? –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