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初中与现实

  好不容易联系到了初中的同学们,当我打开三优06的群时,我知道,我又找到了他们。如同漫长的山路尽头突然发现大部队的感到,这是一种找到组织的快乐。

  我有一个不完整的小学,还有一个不完整的初中,幸好高中三年的酸甜苦辣还完整地等待着我去回忆。我就像是一个行军队伍中途的叛逃者,离开了,而 且永远不回来,然而至少曾经在一起。曾经的情谊已经被时光冲淡了,听到那些曾经熟悉的名字,愚钝的大脑要很久才能搜索到那一张张的面孔,熟悉而又无比陌 生。曾经与现实间是一道深深的鸿沟,其中的只有空白。

继续阅读“记忆中的初中与现实”

毕业时的伤感

  打着Google上无聊的消色块游戏,觉得好失落。我不知道这是源于曲终人散的孤寂还是这几天时间匆匆地被荒废。也许当高中的同学即将各奔东西的时候,谁都不免有些伤感。当大家都有了各自的结局,涌上心头的不是满足或是幸福,却更多是一种空虚。

  我不知道为什么离别是非要让人痛苦的,但是这是事实。想到过去同学们的情谊,想到我们的奋斗,至少那时我们几乎有同一个目标,而我们互相填满了彼此因为学习而有可能空虚的生活。如今,填满生活的学校生活暂时结束了,觉得空白乘虚而入。

继续阅读“毕业时的伤感”

我为什么要写BLOG?

观点一:不平则鸣。

  韩愈提出来“不平则鸣”,这大概是普遍规律吧。譬如轮子碾在不平的路面上则会发出相当令人不爽的声音。人也是这样,大凡有什么不爽的事情,都要 发之于外的。所谓“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的屈原大抵是这种,更不论那些“仲尼厄而作春秋”的事情了。文人很大的一部分都是这样发迹的,那些仕途通达的人也没 必要天天吟诗作赋,倒是李白、杜甫那些不幸得不得了的人作了文人。倘真给文人们发达的机会,那文人也多半不成之为文人了。“文章憎命达”,从这个意义上来 说,那些什么“御用文人”、“明星文人”根本不是正宗的文人,真正的文学应该还是“草根”的。

  文人尚且如此,那我们这些“俗人”又怎么能免这个俗?老板不爽责怪秘书,秘书向小员工发气,遭殃的是客户,客户回家和夫人吵了一顿,于是儿子只 好被训,最后的结果是他家的猫被儿子莫名其妙地踢了一脚,这种“踢猫效应”的根源则是“大凡有什么不爽的事情,都要发之于外”这种普遍规律。人如果把那些 不爽的东西憋在心里那结果只有爆炸。

继续阅读“我为什么要写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