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音乐中理性的消解

初体验

  初次接触现代音乐,未免十分惊讶。有的音乐让我感觉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特别是音色音乐和简约派音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非常不好听,不知道为什么这样的东西能被称为“音乐”。就像走进一个当代艺术的展览馆,人们总能发现其中的很多画作可以说完全不具有什么美感,但是却有很高的评价。
  第一个真正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曲子是Bolero(波列罗舞曲,Ravel拉威尔),长达14分钟的曲子一直在重复着一个一样的旋律,一个我觉得并不优美的旋律。乐器不停变换着、组合着,演奏方式不停变化着。乐曲的背景是像鼓点一样的节奏,在不知不觉中不断变强。我期待着会突然有一个激动人心的变化,或者一种结论。但是我并没有等到。
  然而随着不断的重复,不断的加强,在音乐戛然而止的时候,这段旋律已经深入到我的内心,它是那么强势和有力,在音乐结束之后仍然没有消逝。它仿佛在一直带领着你,一直在深入,障碍逐渐变少,它变得越来越清晰,我们也从最初的犹疑不定逐渐被它影响,直到被彻底征服的时候,我们听到了胜利的声音。

感受

继续阅读“现代音乐中理性的消解”

无题

语言的匮乏

  最近经常听到两个词:一个是“无语”(或者省略号…),另一个是“无法交流”(还有“没法交流”、“交流不能”)。当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想说的东西的时候,我们会用“无语”或者省略号来代替。当和别人交谈却无法相互理解的时候,我们会说“和你真是无法交流”。
  这使我不得不感慨一下,现代社会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随便走进一家书城就能够发现令人眼花缭乱的各式各样的书,同类的书不计其数。比如管理方面的书、比如教辅书…… 我们在诸多几乎一样的书籍面前要怎么抉择?
  上网那就更是如此了。互联网上的信息用“海量”都不够形容,并且以爆炸般的速度与规模不断增长着。无数的新东西看都看不过来(比如刚发生的“很黄很暴力”事件)。然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却更加感受到语言的匮乏,随着信息的不断丰富和积累,“无语”和“无法交流”这两个词却被越来越多的人用到。
  有人说这是一个张扬个性表达自我的时代,比起“麻木”的古人来说(参见鲁迅的各种著作),现代人拥有了更多越来越细微的思想和情感(很多显然都是古人未曾有过的,比如“网恋”的感觉),然而与此同时,现代人却越来越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它们(尝试用语言来描述一下你现在的所有感觉你就会知道这有多困难),以至于我们不得不试图创造更多的词汇来表达现有的语言无法表达的一些东西(比如Orz这个词的意义就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所谓的“网络语言”的产生,大概正是为了表达这些以往无法表达的更丰富的情感。
  自己的情感越细微、越敏感和复杂,我们就越能体会到这种语言系统本身的局限和匮乏:人类创造的语言是无法描述这个世界的一切的。

继续阅读“无题”

孤独问题

  人是群居动物,不管你信不信。

  凡人大概是害怕孤独的。因为总是有无边无尽的烦恼,却又不能憋在心里,当然需要倾诉。所以人总是在人群中叽叽喳喳个没完。独处的动物则不然,譬如狮子,废话就显然比人少很多。我不是圣人,也不认识圣人,圣人也和凡人大概不一样吧,谁又知道呢?

继续阅读“孤独问题”